2020-11-09|撰文者:詔藝
作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跨國性藝術博覽會,也被認為在亞洲屬於指標性藝博會之一的(第27屆)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下稱「台北藝博」),已於今年(2020)10月22日(包含貴賓預展半日)至26日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舉辦。據官方新聞稿表示,台北藝博自1992年開辦以來,27年來未曾中斷,今年展會期間共湧入7萬參觀人次。本屆展會銷售表現驚人,受到絕大多數參展廠商肯定,業績突破千萬的畫廊比比皆是,大為振奮了因疫情衝擊所影響的本地藝術市場,也讓世界藝壇人士共同見證了在台灣發生所謂「後疫情時代的報復性消費」,重建了台灣藝術界相關人士的信心,也強化了國際畫廊對於台灣收藏實力的重視。
本系列接續去年〈2019台北藝博〉結束後所推出的〈「你.看到它們了嗎?」 ─ 2019 ART TAIPEI漏網搜秘〉系列,將陸續介紹多位出現在本次〈台北藝博〉中後續發展值得關注的藝術家:
一、 阿爾布雷希特•施耐德 Albrecht Schnider
阿爾布雷希特•施耐德,1958年生於瑞士琉森(Lucerne),畢業於設計高等學校(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並於1987畢業於瑞士知名學府伯恩大學(Universität Bern)。現生活、工作於瑞士伯恩(Bern)。據畫廊資料指出,他自2005年起亦任教於伯恩藝術大學(Hochschule der Künste Bern)。
藝術家施耐德。Mai 36畫廊授權使用。Courtesy of MAI 36 Galerie
施耐德的創作主題以風景、靜物、純抽象色塊,以及抽象中帶有極簡具象的繪畫作品為主。藝術家熟捻地利用平面和幾何形狀構圖,並以極致的自我要求呈現畫面上細膩的質感,同時表現出內斂而優雅的簡冽風格。
施耐德,《無題》Untitled,紙上噴漆,2018。Courtesy of MAI 36 Galerie
在藝術家創作過程的紀錄影片中,他每每透過一筆畫,達到一氣呵成的構圖,這都令他在踐行精確抽象前所擁有的獨特天分,以及畫筆上大師級的技巧表露無遺。另據其他書面資料,他的作品圖稿都是一種自發而直觀過程後的產物。在藝術家透過不斷試錯的素描勾勒練習中,產生出無數複雜而帶有思想的線條與幾何圖形。
在創作過程中,若藝術家不滿意習作上圖形的勾勒,則馬上從經處理的畫布上被拭去(類似可以抹去的麥克筆的白板)。但一旦藝術家決定留下該手稿,則會被他挑選出來,進一步探索該構圖的可能性並將各區塊填上相對色彩顏料以完成作品。
施耐德,《無題》Untitled,紙上噴漆,2018。Courtesy of MAI 36 Galerie
當我們觀看施耐德在紙本或畫布上的色塊,三不五時會出現令人為之一亮的具象影像,它們不禁令觀者聯想到線與面之間的關係,以及未被填滿和被填滿色彩間,正負互補,虛無與存在的哲學性思考。
施耐德,《無題》Untitled,紙上噴漆,2019。Courtesy of MAI 36 Galerie
雖然作品草稿的完成過程看似隨機,但施耐德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繼受了瑞士人一貫嚴謹而注重細節的傳統,對於圖形的比例、形式的構成,以及色彩的搭配組合,樣樣都可以看出藝術家精心計劃的企圖,以及精美絕倫的執行製作。在畫面中,幾何形狀的色塊自己本身、色塊和色塊間,甚至畫面上留白的區域,都讓眼角膜享得以享受到抽象色域所能帶來的愉悅和平衡感
這位藝術家遵循他獨特的創作態度和方法,已經被認為是在當代藝術中,非常具有特色的瑞士畫家之一。
施耐德,《無題》Untitled,布上丙烯,2018 。詔藝 攝。
REACTIONS
3
4
0
1
0
熱門新聞
1
2021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策展徵件開跑!
2021迎接「波依斯年」:為紀念約瑟夫·波依斯百年誕辰 德國各地整年舉辦超過20檔大型展演
「非現實的真實存在」羅展鵬繪畫中所覺知的萬物因果
先聲奪人「潮」!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中的人流、金流與潮流(1/16更新展位銷售成績)
低眉藝術 (Lowbrow Art) 到潮藝術:一種被學院忽略、被市場追捧的當代視覺表現
「『自由』與『多元』是國內外創作環境最大的差別!」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七
忠泰美術館《殘山剩水》當代藝術展 疫情時代中提問「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書畫鬼才 黃明勝 「藝氣磅礡」書法與篆刻個展 長達2,700 公分長卷棉布 首度大氣呈現
彭譯毅的[一 一]以建築材料書寫藝術日記
韓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家金昌烈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藝博會采泥藝術☓2020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Booth H01:霍剛、李光裕、陸先銘、楊北辰、宋曉明│公共藝術PA3:蔡志松
2020-10-22|撰文者:采泥藝術590
焦點新聞
美術館藝術跨界時事觀點首本集結歷屆獲獎作品,喚醒未知的感官新可能 北美館《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問世
2021-01-15|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