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20-11-19|撰文者:詔藝

先前《「你,注意到了嗎?」- 2020 Art Taipei台北藝博展後回顧》一文中,關於台灣收藏家藝術收藏觀念變化的觀察,獲得廣大的迴響。有鑑於此,本訪談延續該議題,將視情況陸續推出幾則差異性較大的收藏心得訪談整理,供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深入了解,不同收藏族群各自的心路歷程,或許將有助於預測未來台灣藝術收藏文化的發展趨勢。
首先整理出的第一位受訪談者:
【受訪者新生代收藏家CL小姐】
年齡:27 – 32
行業別:製造與財務金融
收藏資歷:1.5年未滿
詔藝 攝。
Q:為什麼會開始收藏?

A:我畢業於英國的大學,也曾至法國進修相關藝術史的課程,在英國和法國都待過相當長的時間。我年輕時也曾購買過新台幣幾萬塊錢類似文創的小作品,大約不到2年前,才真正開始踏入「收藏」這個領域。
在開始收藏之前,起初覺得優秀的藝術品都在美術館。在歐洲居住期間,平時就有去各大美術館參觀的習慣。觀賞藝術作品時,覺得它們所提供給人的「感覺」和「靈感」很重要,當時認為花個新台幣幾百元去逛美術館就夠了,沒特別想購藏。因為非常喜歡參觀美術館,後來就會為了某些特別好的展覽,花比較大筆的旅費出國到現場參與各式各樣的展覽,逐漸累積起一種對於藝術的「commitment」(承諾)。
經過時間累積,就會發現有些作品真的非常能打動人心,那種「作品的好」非常難以言喻。開始要花錢買藝術品時,總是會很猶豫,但清楚藝術家的創作脈絡後,會感受到購藏這件事情,和藝術家花了那麼長的歲月累積起來的聲譽,以及作品背後所代表的意涵相較,購藏還是相對而言「很值得」!
詔藝 攝。(吸菸有害健康)
Q:那光看作品就夠了,可以不用購藏吧?
A:我也承認,剛開始購藏心理背後的原因,多少存有些「虛榮心」。我會想,如果幾十萬可以買個柏金包的話,那還不如收藏一個自己喜歡的藝術品。畢竟大家都可以花錢買到一個同款的柏金包,但藝術品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那會讓我感覺和別人「不一樣」,比買那些名牌商品在「品味」更上一層(註:受訪者講到這邊,表示這樣講很「瞎」,但也沒想到其他更好的表達方式)。
買名牌那些東西,無須花什麼腦袋。已經擁有後,會去想這些東西除了給別人看炫耀外,到底他們的「價值」在哪裡?反之,購藏藝術品前,我都會做很多功課,從中我可以學習到很多新的東西,也會刺激我從不同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除了藝術品本身,那個學習過程有很高的「外溢價值」,會讓我感到這樣的作品更為值得擁有。例如我有收藏的英國著名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 1950 –)的作品。當我理解到他的創作理念和精神,和已經累積那麼長久的國際知名度後,就會覺得花錢去收藏他的作品很值得。
詔藝 攝。
Q:家中其他人有收藏習慣嗎?妳透過什麼樣的管道學習收藏?

A:有。家中長輩有收藏些骨董和玉器等,但那些我沒有興趣。
我覺得和真正也有在收藏、有廣闊眼界的專家們交換意見非常重要。因為在收藏過程中,資訊和謠言多到爆炸,最忌諱的就是「人云亦云」。尤其在藝術產業界中有很多「神棍」,他們會拉幫結派、在LINE或微信上成群結黨,不過那些我都敬而遠之。
剛開始看作品也是都用聽的,想聽有「投資性」的作品。但久了之後就會覺得那有點矛盾,會回頭去省思,到底原來接觸藝術的本意是什麼?明明本來是喜歡藝術的,但聽那些「藝術神棍」講的都是些商業性的東西,他們知道的事情和賺的錢還不見得比我多呢?
畢竟要賺錢的話,做金融操作就夠了,還不太須要等待太長的時間。金融商品的流動性也好得多,隨時可以轉手賣掉。收藏藝術品的過程中,我比較享受那些過程中自我學習、摸索後心理上的回報。

收藏家藝術市場訪談Taiwan Art CollectorTaiwan Art Collection
REACTIONS
喜愛

5

好美

1

4

4

厲害

4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訪談現代藝術時事觀點

【第22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 】《香蕉幣》|李奎壁

2024-05-11|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 採訪及文字整理 許祐綸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