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很像,就完全沒有說服力!」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五
2020-12-21|撰文者:詔藝
先前《「你,注意到了嗎?」- 2020 Art Taipei台北藝博展後回顧》一文中,關於台灣收藏家藝術收藏觀念變化的觀察,獲得廣大的迴響。有鑑於此,本訪談延續該議題,將視情況陸續推出幾則差異性較大的收藏心得訪談整理,供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深入了解,不同收藏族群各自的心路歷程,或許將有助於預測未來台灣藝術收藏文化的發展趨勢。
第五位受訪談者:
【新生代收藏家J小姐】
年齡:29 - 34
行業別:金融投資
正式收藏資歷:6年未滿
詔藝 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Q:為什麼會開始收藏?收藏多久了呢?
J:我從小就很喜歡藝術,後來都在國外念書,但因為傳統家庭觀念認為藝術沒辦法當飯吃,所以後來我是念傳播(communication)相關科系。雖然沒有念藝術,但畢業後曾經有一段在藝術產業工作的經驗。離開該行業後,我依舊持續參與並關注各類型展覽和拍賣預展等,自2015年起開始購藏。
Q:家裡長輩有收藏的習慣嗎?
J:應該算是沒有,最多傾向買些看起來類似古董外型的東西,但應該也不是年代那麼久遠的古董。事實上我也曾經在一個頗具規模的古董店工作過,不過那些東西真真假假「水太深」,一件東西有一半人說是真的,也有一半不認同,也不知道誰說的對,即使是那些很知名的大藏家也會收到一大堆沒有價值的東西,因此我就沒碰那些東西。
詔藝 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Q:平時透過什麼管道學習藝術相關知識?
J:我看很多展覽和拍賣預展,就是多方面學習,但沒有特別去鑽研。這幾年來,我在Instagram上追蹤了非常多國內外藝術相關帳號(博物館、畫廊和藝術家個人帳號),因此可以說現在最主要看作品的來源都來自網路,當然還有大家都很常用的artnet等等這些藝術媒體網站。
許多收藏家都喜歡去和畫廊聊天取得相關知識,但或許是因為我遇過的經驗比較不好,所以我現在已經不常透過畫廊來了解藝術家和藝術品。在我的經驗中,畫廊都會有私心,一旦提到不是他們經營的藝術家,他們就馬上變得興趣缺缺,他們也懶得跟你講太多,畢竟也沒付他們顧問費嘛!(苦笑)
詢問畫廊的問題在於,當他們知道你有能力購買時,都馬上變得非常殷勤,並時常會提及作品的商業潛力,但一般人總會看看其他作品,也不太可能一直收購同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因此在購買作品之後,畫廊往往就變了一個樣,售前和售後態度轉變很大,給人感覺不是那麼好。
特別是有一天當你拿著從他們那裏購買的作品,回去請他們幫忙找藏家銷售時,他們完全不理你,甚至我只是想索取原來我所買的作品圖檔都不行,這讓我感覺又更差。當我一旦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我永遠不會再和這家畫廊打交道了。
詔藝 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Q:如果妳是跟他們買3,500萬美金的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 1904 – 1997),他們應該就不會這樣子對妳了。(笑)
J:當然,這就是另外一個等級的人和情況了。(苦笑)
詔藝 攝。Copyright by the Artist
Q:收藏方面妳有什麼偏好嗎?
J:剛開始收藏時會注重「學術性」那些東西,但逐漸就不再覺得那些很重要。例如近年來非常流行的潮藝術,老實說我也沒有很喜歡,但我認為潮藝術這個類別的作品,也是當代藝術的一個部分,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大部分潮藝術當中的作品使用了太多「挪用」和「模仿」,流於形式和符號而讓人感覺很沒有深度。但這些作品其實還沒有足夠時間去累積它們的深度,或許百年後回頭看,會有不同的想法也說不定!?潮藝術中有很多看的出來是很快速地模仿時下大家耳熟能詳的圖像,並將它製作出來,但我想這當中還是有些相對好的作品。
國內外藝術家的比例方面,我收藏的國內藝術家比較少,因為這些藝術家之間很多東西彼此「相似性都很高」,或根本是做國外藝術家做過的東西。對我來說,在這個資訊這麼透明流通的時代,跟我說作品「不小心」或「剛好」做的很像,對我而言「完全沒有說服力」。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憑直覺收藏不是比較Fun嗎?」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三
2020-12-02|撰文者:詔藝11492
「就是那種『有連結』的感覺!」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二
2020-11-30|撰文者:詔藝10670
「怎麼區分『非善類』和『真誠』的人?」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九(第一季最終回)
2021-02-01|撰文者:詔藝10446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171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47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