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美術館時事觀點

以寫實繪畫辯證存在的本質,凝視Jenny Saville的肖像與人體。

Jenny Saville肖像人體感知人性本能

2021-06-15|撰文者:林侑澂

【作為畫家】

Jenny Saville,《Rosetta II》,2005-2006,Oil on paper laid on board,249 x 185 cm。圖/© Jenny Saville,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gosian
提到自身的藝術追求,Saville多次說明過:「相較於是否美好,我更在意畫面是否有力量。有的時候會擔心過於美好的作品,會顯得不夠嚴肅。」
Saville認為自己喜歡繪畫,是因為圖像比文字更具感染力且感性。而「畫得像照片」和「畫得像生命」從來都是兩種境界。當做到了後者,即便是描繪失明的模特兒,人物的神情也有能力觸及觀畫者的內在。
Saville表示過自己一直想要成為一位寫實主義Realism的畫家。並且分享到:「我必須努力地在顏料之間組織張力,從內而外地趨近具有意義的感官品質。例如在大腿內側間形成的空隙,當我做了越多層次,抽象性和圖像性之間的可看度就越會增加。」
Jenny Saville,《Odalisque》,2012-14。圖/© Jenny Saville,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gosian
長期使用攝影輔助作畫,Saville累積了大量的資料庫。無論自己、陌生人、或者影像電話的截圖,甚至植物、建築、光線,關於任何事物的感知都有可能被轉換為畫面的一環。不斷構建與破壞視覺因素的過程,將作畫過程的時間感壓縮在了一起。最終Saville穿越過模特兒的特徵與拍攝時的場景,直接地描繪其深層的精神樣貌。能夠如此作畫、畫出超越攝影的說服力,所仰仗的自然不僅是天賦,也同樣是相當深刻的覺悟。
Jenny Saville,《Requiem (Akhmatova)》,2020,Acrylic and oil on linen,200 x 160 cm。圖/© Jenny Saville,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gosian
值得細思的是,Saville形容自己的作畫過程是無意識、不先設定敘事的。期間並不刻意思考「要表達什麼」,而是完全專注於每一個「視覺因素」的取捨與修正。例如作品中看似恣意的非自然色、霓虹色,事實上都是高度理性的產物。當反覆累積的構圖、肌理、筆觸、色相,都有所憑據後,自然而然會在最終形成可閱讀的內容。
繪畫藝術越是想要從「視覺寫實」進入到「精神寫實」,描繪能力(技巧)所體現的層次就越是重要。這裡所討論的,並非是單純的具象物件描繪。或說即便是抽象的形式,也同樣需要累積厚實的說服力。凝視Saville的畫作,是可以看見步驟的。並且會發現Saville是以理性謹慎的態度,有意識地「控制著感性的自己」。也就是說,Saville的藝術實踐,並不是純粹的直覺抒發,而是「瞭解自己的特性與直覺如何運作後,再將其操控運用」。

【於是】

Jenny Saville,《Reflective Flesh》,2003,Oil on canvas,305.2 x 244.2 cm。圖/© Jenny Saville,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gosian
最開始,部分評論家們對Saville的作品表達出震驚和厭惡,認為她的作品是殘酷無情的。多年前,部分評論家認為,Saville是繼魯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後最優秀的肖像畫家。接著,許多評論家將Saville形容為當代最頂尖的女性藝術家之一。如今,做為一位畫家而存在,Saville就只是她自己。
Jenny Saville,《Everse》,2002-2003,Oil on canvas,213.4 x 243.8 cm。圖/© Jenny Saville,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gosian
在當代試著「解析群體共感」、「將人性轉譯到了畫布上」的藝術家並不少見。然而Saville的過人之處既淺顯又困難:她的繪畫能力足夠支撐最為雋永的課題討論。
感知著壓抑、躁動、恐懼、掙扎,也感知著知性善良,Saville的畫作凝結了複雜的覺知。Saville一直以來所在意的,並非是一個特定時間或事件所引起的現象。而是人類在歷史、文化、生理、性別、知覺、際遇等等因素的作用下,內在形成的精神樣態。藉由痛覺描繪著真實,Saville如同修行者也如同戰士。證明了「將痛覺畫出來」和描繪美好的事物一樣,自然具有意義。
Jenny Saville at her studio。圖/© Jenny Saville,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Royal Academy
Saville以一種無害的態度,平靜且誠實地進行繪畫。細膩而嚴肅地進行辯證,讓作品在意識層次中,與人類的本能產生共鳴。甚至經常能以單幅作品,就形塑出沉浸式的氛圍。
對於Saville而言,繪畫是最可能通往自由的道路。與其將Saville的畫作定位為自畫像或眾生相,倒不如說是一份態度與立場的宣言。Saville一直是堅定的女權主義者,但她所關注的不僅僅是性別課題,也同時對於群體與人性提出了觀點。或者是說,Saville以女性的處境與意識為題,刻畫出當代人們共同而隱晦的經驗。若有機會凝視Saville的原作,能夠獲得的感知往往是豐盛且相當深刻的。
​​​​資料參考:Royal Academy / Saatchi Gallery Gagosian / TATEThe Guardian  / BBCThe Brooklyn Rail  / Whitehot MagazineThe Art Newspaper  / wallpaperArtnetArtLyst  / Widewalls / ArtforumThe Arts Desk  / Christie's / Sotheby's  / wikiart wikipedia

Jenny Saville肖像人體感知人性本能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3

2

1

厲害

3

猜你喜歡

view all

國際新聞

巴洛克畫家魯本斯 風靡藝術史三百年

2014-12-31|撰文者:邱家琳、王士源21215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術機構

2024 : 水彩的擴張水域

2024-12-13|撰文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藝術史與視覺文化組副教授 郭昭蘭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