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古典大師現代藝術時事觀點

【藝術解謎】當藝術詮釋「男性裸體」時,如何解析其中的慣性認知與意識形態?

藝術解謎藝術史男性軀體慣性意識形態

2021-07-06|撰文者:林侑澂

【五、關於定位認知的裸體】:

Paul Cadmus,《The Bath》,Tempera on composition board,1951,36.4 x 41.4 cm。image/Wikimedia
進入當代後,人們越來越需要思考自身定位與自我認知。於是許多不同價值觀的藝術創作也應運而生。例如卡德摩斯Paul Cadmus 的《The Bath》,在70年前就開始討論各種性向課題,並呈現出了自然而然的相處場景。斯萊 Sylvia Sleigh 的《Paul Rosano Reclining》,很有趣地是女性藝術家將男性伴侶的裸體與「古典的維納斯臥躺」形象重疊,再次提出何謂美感的慣性解構。佛洛伊德Lucian Freud 著名的自畫像《Painter Working, Reflection》,更是完全不屬於古典的三種典型,很直觀地將年邁藝術家的嚴肅、驕傲甚至任性,寫實地鋪陳在畫布上。
Sylvia Sleigh,《Paul Rosano Reclining》,Oil on canvas,1974, 138.9 x 194.5 cm。image/WikimediaLucian Freud,《Painter Working, Reflection》,Oil on canvas,1993,101.2 x 81.7 cm。image/Wikimedia
在此類型的藝術品中,藝術家們不再將群體的價值期望視作標準,也不僅僅敘述著個人意識的狀態如何運作。而是更加勇敢地,表達著自身的關注的課題。以男性裸體做為性向、藝術史慣性、人格特質等主題的討論指標,藝術品漸漸強而有力地體現著藝術家的選擇。當中可見男性裸體的相關藝術,已經不再受到分類式的束縛,而是更加地回歸人本。

【今日看來】

Krzysztof Stępniewski,《Pink body》,Oil on canvas,2020, 100x70 cm。image/Wikimedia
在古典時代描繪裸體時,性別會被視為某種制約,這些框限在依循標準化價值觀的時代裡造就了許多經典。男性裸體的形象,確實承載了許多的群體方向、群體意志。然而如今關於裸體的藝術品中,依然會帶有關於性別的天然認知,但是也可見區隔性別的意義正在遞減。除了孕育生命之外,幾乎沒有什麼樣的主題是需要特定性別才能夠詮釋的。男性的裸體也能夠詮釋聖潔的精神狀態,女性的裸體也能夠詮釋群體意識,而雌雄同體的裸體也能夠詮釋與性別之外的內容。
每一個時代都有著不同的環境及需求,雖然人們對於不同性別的裸體藝術品仍有慣性的期待,但感受的重點已經漸漸從「典型」漸漸轉變為「意識運作」及「自我認知」。並置與男性裸體相關的藝術創作,能觀察到慣性認知與意識形態的沿襲與更迭。如今看來,未來的藝術發展已經很難再出現某種全面性的復興或者變革。更有可能的是,關於裸體的藝術題材,將再次審視作品中人體結構學與課題討論之間的關係。或許下一次見到相關藝術品時,可以試著對應看看作品的類別。與藝術相處,往往就是那麼有趣且值得期待。
資料參考:Art and Object / TATE / Musée d'Orsay /  Leopold Museum

藝術解謎藝術史男性軀體慣性意識形態
REACTIONS
喜愛

6

好美

22

1

7

厲害

12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