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22-06-20|撰文者:石浩吉、劉家蓉

龍頭品牌的經營難處
文章看到這裡,可能會有部分讀者誤以為我們是在批評藝術圈的各種不是或陰謀論,所以我們也要特別強調一下這裡並非一種概括式的絕對論斷,事實上,接下來的論述應該會讓我們更理解本文所謂的「洗腦」在很多時候是不得不…甚至是必要的,且這一切所謂「洗腦」的背後對於藝術可能還有更加深層的意義。
黃君璧|衣瓜索大瀑布 94x184cm;元 銅雕觀音菩薩 H38.5cm。本文所謂的「洗腦」很多時候在藝術圈是不得不…甚至是必要的,且這一切所謂「洗腦」的背後對於藝術可能還有更加深層的意義。
若我們再次回到前文提及的高端奢侈品牌,相信不少人都耳聞過Hermes這樣頂級奢侈品的超高單價與限量銷售的配貨政策而瞠目結舌,但若我們再進一步仔細觀察,長年來其實有數不清的新進業者絡繹不絕地想複製Hermes經營高端奢侈品的商業模式,但最後真能存活下來的又有幾家呢?如果我們有機會翻開這類高端奢侈品牌有上市的股票公司財報也一定會發現,這類業者的產品單價高所以毛利率也很高沒錯,但實際每年的淨利潤率確時常是低的讓人出乎意料,很多還遠低於科技產業甚至是傳統的製造業,為什麼呢?別忘了就算這些奢侈品可以賣很高的單價,但他們每年卻也必須砸下大量的預算費用進行前文提及的置入性行銷廣告來維繫品牌的知名度與價值,而這些錢還是每年不得不燒的,不少百年的奢侈品牌其實也得面臨辛苦經營,甚至最後不得不選擇被併購或宣布破產的下場…。
奢侈品可以賣很高的單價,但他們每年卻也必須砸下大量的預算費用進行前文提及的置入性行銷廣告來維繫品牌的知名度與價值,不少百年的奢侈品牌其實也得面臨辛苦經營甚至最後不得不選擇被併購或宣布破產的下場…
再把目光轉回藝術產業,即使像蘇富比與佳士得這樣的百年藝術龍頭拍賣行,真的好經營嗎?這兩家創立超過250年的百年品牌,長久以來的規模與品牌知名度幾乎都在伯仲之間,還記得2019年中傳出一位法國電信大亨以37億美元將蘇富比收購下市的新聞,這樣的估值比起眾所皆知的蘋果超過2兆美元市值以及台積電超過5千億美元市值可真是小到讓人難以置信…,再細看當時蘇富比的年總成交金額(含公開拍賣及私下成交)約60多億美元,年營業收入約10億美元,而稅後淨利卻也只剩下1億多美元,可以想像辛辛苦苦做60億的生意卻只能淨賺不到2%的情況嗎…,而這樣的獲利規模即使放在台灣這麼小的上市櫃資本市場裡卻可能連家中型掛牌企業都還稱不上,而這就是藝術圈人人敬仰的龍頭品牌蘇富比的真實狀況,我們可別忘了它還是已經兢兢業業奮鬥了超過250年…。
蘇富比這樣的藝術龍頭品牌也是已經兢兢業業苦心經營了超過250年;于右任|草書四條屏 131x31cm x4。藝術產業經營實屬不易,藝術品昂貴的背後,我們應該更試著看清楚每件藝術品高價的真正原因,以及整個運作機制的本質內涵。
藝術龍頭品牌尚且如此,我們可以想見那些地方性的小拍行其實光是經營存活就多不容易。所以再一次地,拍賣界裡每年都有人希望變成蘇富比和佳士得這樣的品牌,但真的存活下來的又有多少呢?畫廊界每年都有新的畫廊期待成為高古軒和佩斯這樣的頂級品牌,但真能做出點成績的又剩下多少呢?理解到這裡,請問您對於所謂的”高端奢侈品牌”還那麼稱羨嗎?他們的人力成本必須很精簡,他們能應付每位客戶的時間非常有限,他們每年還要持續燒錢廣告行銷給大眾「洗腦」維繫品牌價值,如果您也站在他們的經營角度,真的還有多少更好的做法嗎?
藍蔭鼎|竹報平安 95x185cm;明 天然石笋大缸 L79 x W56 x H58cm。藝術品的「價值」與「價格」在短期可能會有很多人為操作空間而產生差異性,但兩者經過時間的淬鍊通常仍將趨於一致。
「洗腦」的更深層目的
本文到目前為止可能都還是用比較”物質”的層面去說明藝術的表象與現實狀況,事實上這也可能是藝術的表面時常讓人迷惑的本質原因,無論是迷惑於金錢、迷惑於名聲、迷惑於社會地位、迷惑於藝術外在的難以理解…,事實上,這一切根源可能仍難脫離我們曾提到過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美元霸權、階級奴役、科技導向對全世界民眾長年「洗腦」出來的”物質”追求思維(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的文章:《藝術與NFT是收藏、投資、品味、感動還是炫富?談這些所謂共識與信仰背後的真正意義》)。而這類的「洗腦」也早已不限於傳統繪畫藝術與奢侈品領域,而是不知不覺地滲透在每個人的生活當中,還記得1840左右相機底片科技的出現讓西方寫實繪畫演變出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等革新劇變(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之文章:《西方畫家作弊開了「外掛」?談東西方藝術家的眼睛、科技與背後的真相》),而底片技術衍生出來的電影產業也早已成為規模更加龐大且更深入民眾生活的藝術延伸領域(可參考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之文章:《從李安「臥虎藏龍」電影的三層涵義看中國藝術的表裡與未來》《從「霸王別姬」電影談「不瘋魔,不成活」的藝術觀(含史上最完整影評+彩蛋)》)。但您有發現嗎?曾幾何時,電影也早已成為強權國家宣揚文化優越、信仰與夢想的「洗腦」工具
漫威電影當中很明顯地刻意「洗腦」美化了美國的角色並同時醜化敵國人物的形象;變形金剛電影即使因為拿了中國的資金所以(似乎明顯用了較拙劣的方式…)額外也幫中國置入了不少宣揚國威的內容,但大部分電影裡有意無意地打壓或醜化他國種族與文化方面(尤其是經濟或軍事上對立的敵國)卻也是不勝枚舉。
美國好萊塢電影長年來在劇情當中置入美國的經濟強大、科技領先、正義、包容、充滿夢想等各種「洗腦」內容,其實明眼人都心裡有數,但大致來說都掩飾的很好至少大多不會顯得突兀,除了之前幾年有不少電影拿了中國資金所以(似乎明顯用了較拙劣的方式…)額外也幫中國置入了不少宣揚國威的內容,但大部分好萊塢電影裡有意無意地打壓或醜化他國文化方面(尤其是經濟或軍事上對立的敵國)卻也是不勝枚舉,就隨便舉個我喜歡看的漫威電影為例,我就問一句:「為何電影裡的美國隊長就是整個強壯、帥氣又正直,然後蘇俄版的角色紅衛兵就得是肥胖、醜陋、笨拙的形象?」2018年美中貿易戰之後,美國與中國兩大強權之間敵對的氛圍似乎也越來越強烈,往後好萊塢電影會不會也出現越來越多醜化甚至挑釁中國的情節呢?或許我們可已慢慢觀察。然而這種”國家級別”的「洗腦」背後更深層涵義又什麼呢?
美中貿易戰之後美國與中國兩大強權之間敵對的氛圍似乎也越來越強烈;張大千|荷花世界夢俱香圖 39x70cm。東西方藝術的”價值”應該是幾乎旗鼓相當的,但東方繪畫大師例如張大千的作品”價格”卻似乎一直還明顯低於西方繪畫大師,這個”價值”與”價格”的差異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討論到這裡我們先收斂出幾個重點:
(1)藝術乃至於整個文化發展與聲量跟經濟與國力是高度相關的,回顧東西方藝術史的進展也確實如此(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的文章:《東西方繪畫與藝術的差異從何而來?往哪裡去?》);有人說文化底蘊的形成,靠的就是那些旁人看來根本無所謂的堅持一點一點累積而來的,但我們認為文化底蘊的”擴展”,靠的確實就是國力與經濟實力
(2)所以不但是掌握金錢與資源的私人財團如Hermes等能夠操控藝術與文化的「洗腦」,上看”國家級別”的「洗腦」例如美國更是極盡所能地想對全世界「洗腦」出整個國家與文化的優越感
(3)當這種「洗腦」程度上升到”國家與全球級別”,若套用心理學家榮格的理論,一個人的人格由三部分組成:意識、個人潛意識、集體潛意識,那麼這種”全球級別”有如宗教般的思想與文化「洗腦」,很可能就是意圖影響全人類的”集體潛意識”使其寫入人類演化的基因當中而代代相傳
(4)但這一切說穿了,不就都是希望透過對眾人內心「洗腦」出「高價值」…進而為自己的國家/文化/品牌/藝術付出「高價格」嗎?而這一點似乎也確實反映在東西方藝術品的價格差異上(可參考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的文章:張大千《一位國畫大師如何追上畢卡索》); 
(5)而就像「價格」總會高高低低,國家與文化總會走向興起與衰敗的循環與輪替,但無論好壞,藝術卻忠實且高效地紀錄了整個演變的過程(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之文章:藝術簡史《藝術祂在想什麼?藝術最終想要什麼?》),並且被擺在藝術市場上持續面對新的挑戰與時間的考驗
然而,如果我們再次回到藝術這個主題本身,難道藝術說來說去最終就還是金錢與物質在主導這一切?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能還是要回歸到藝術創作的”精神”層面以及「價值」與「價格」的議題上。
齊白石|滕王閣寫景圖 100.5x34.5cm;畢卡索最貴的作品《阿爾及爾的女人O 版本》(局部)以近1.8億美元拍賣成交;張大千|潑彩廬山夢影(局部) 54x75cm。齊白石、張大千等幾位藝術地位與作品”價值”理應不遜色於畢卡索的東方大師,反映在市場”價格”卻常見到同樣成交數字但卻是美金與人民幣單位的差別(同樣水準的頂級作品,畢卡索的拍賣價格上看1億美金,張大千則可能只有1億人民幣)
藝術家創作的「價值」與「價格」

最後,我們終於要回到藝術家的角度以及藝術創作的本身。我們可以去埋怨或咒罵眼前的「洗腦」文化與市場機制,並質疑這一切的人為操作與物質導向,但我們也要回頭問一句:「高古軒如果能捧紅任何藝術家,他怎麼不隨便找個阿貓阿狗?他怎麼不挑你呢?」「蘇富比和佳士得如果能炒作任何藝術作品,他怎麼不隨便找些藝術品就上拍?你的作品為什麼就是沒辦法送拍呢?」是的,藝術的高低可能很主觀且沒有定論,但市場機制運作出來的結果長期來說卻無可否認地有著很高的參考性,為什麼呢?因為和股票很類似,藝術品的「價值」與「價格」在短期可能會有很多人為操作空間而產生差異性,但兩者經過時間的淬鍊通常仍將趨於一致。如果問您人類歷史上最重要藝術家是哪些人?最重要的藝術品又是哪些?或許一時之間大家也會有自己心裡的人選與答案,然而,如果攤開全球藝術市場依市場成交數據的統計排名看到畢卡索、達文西、莫內、安迪沃荷、張大千、常玉、趙無極等名字及其作品後,是否您也覺得這個市場機制確實具有一定程度的參考性呢?如今,又有網路、社群通路以及NFT這樣新的媒材與商業機制出現,藝術家其實有機會跳過上述提到的拍賣公司、畫廊、品牌乃至國家等「中心化」組織的擺布,這些NFT數位所有權將使得所有原創的數位創作者直接站上市場擂台面對買家,然後,別說你技術有多深、創意有多厲害、概念有多深噢,藝術,兩個字,一橫一豎,站著的才有資格講話,你說這話對嗎?(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之文章:《實體與NFT數位藝術誰更有價值?一橫一豎,站著的才有資格講話,你說這話對嗎?》)
張大千|潑墨湖山勝迹圖 45x52.5cm;常玉|瓶梅(藝術微噴)、靜物(藝術微噴)。如梵谷與常玉般生前不為人知但過世後作品價格卻一飛衝天且聲名大噪的例子其實只是鳳毛麟角,絕大部分的藝術家不會只是等著時間證明一切,例如張大千在生前就已累積了一定的名聲與成就。
所以比較健康的心態是,盡可能尊重並理解眼前運行的市場機制,因為這個機制也是經過時間淬鍊之後產生的綜合結果,自然有它的淵源與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當然,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媒體炒作某位畫家、藝評吹捧某些作品、畫廊將藝術家打造成藝人甚至高端品牌、收藏家跟拍賣市場瘋狂追價到不可思議的地步等…,但終究「時間」會沖刷掉一切雜訊而留下真正的精華。然而,如梵谷與常玉般生前不為人知但過世後作品價格卻一飛衝天且聲名大噪的例子其實只是鳳毛麟角,是大家喜歡聽的故事但實際上卻極為罕見,絕大部分的藝術家不會只是等著時間證明一切,而是在生前就已累積了一定的名聲與成就,甚至像張大千與畢卡索更是極為積極與成功地經營好自己的名聲與作品地位。
英國藝術家Banksy(班克斯)在2018年蘇富比拍賣會上,當自己的作品被賣出後,當場讓作品自動絞碎而成為轟動全球的話題;一根以膠帶貼在牆上的香蕉,被譽為環球貿易的象徵,開價驚人,展出期間卻突然被來自美國紐約的行為藝術家達圖納當眾撕下吃掉而被熱烈報導。
而可能更重要的是,正當藝術被「洗腦」成一種對金錢與物質的機械式心理反應時,很多最好的藝術卻恰好是「反洗腦」地不斷衝撞舊有觀念讓人得到驚奇與重新思考的體驗。例如英國藝術家Banksy(班克斯)在2018年蘇富比拍賣會上,當作品被賣出後,理應受到大家機械式拍手鼓掌的當下,卻忽然看到作品自動絞碎而因此成為轟動全球的話題;又例如2019年美國邁阿密舉行的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一根以膠帶貼在牆上的香蕉,被譽為環球貿易的象徵,開價驚人,展出期間卻突然被來自美國紐約的行為藝術家達圖納當眾撕下吃掉而被熱烈報導…。是的,或許身為一位創作者,我們反而應該要感謝眼前這些金錢與物質層面主導下的「洗腦」操作,因為反向思考,如何打破這些機械式的心理反應很可能就是最好的創作靈感來源,其實,人類的種種創作與創新似乎就是這樣持續推進的。這時,或許我們心裡還得再多問一句:是嗎?
朱德群|紅色意境(局部) 92x65cm;張大千|潑彩廬山夢影(局部) 54x75cm;齊白石|滕王閣寫景圖(局部) 100.5x34.5cm。正當藝術被「洗腦」成一種對金錢與物質的機械式心理反應時,很多最好的藝術卻恰好是「反洗腦」地不斷衝撞舊有觀念讓人得到驚奇與重新思考的體驗。
【後記】近日和老婆討論到教養小孩的問題時,每每回憶起小時候受到體罰的經歷,當時即使身為學校的球隊隊長且成績也不差,但每天練球時面對教練的汙辱、謾罵、耳光與體罰,考試分數不好被老師使盡全力打到藤條斷掉也都司空見慣…,如今回想起來覺得不可思議,但當時的我們又是怎麼被「洗腦」到覺得這一切都是正常且理所當然的呢?這讓我深刻記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洗腦」可能都是當下自己無法察覺的,有時候可能是網路的言語霸凌,有時候可能是身邊親友的情緒勒索,有時候可能日常的穿著或價值觀都可能被「洗腦」成理所當然…。或許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永遠保持開放的心胸不斷學習各方面的資訊,並永遠抱持著獨立的批判性思考,尤其我們正活在媒體與資訊隨時都在「洗腦」的當下。
本文圖片與繪畫作品來源帝圖藝術2022春拍圖錄台灣歷史博物館授權帝圖科技文化發行2017 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藝術微噴、CC等。

REFERENCE

帝圖藝術拍賣會官方網站

帝圖藝術拍賣藝術市場藝術收藏拍賣拍賣公司
REACTIONS
喜愛

81

好美

57

70

76

厲害

77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