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訪談

盧俊翰的藝術軌跡 在風格與題材中的自我實踐

藝星藝術中心盧俊翰畫冊專文

2023-11-14|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家盧俊翰(1987-)生於台北、成長於花蓮,就讀玄奘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期間,廣泛地學習動畫、包裝設計、平面設計和插畫等等學科。當時的盧俊翰陸續承接了各類型的設計案,並在不斷與業主溝通、客製化的工作中精進自我。然而承接了越多的設計經驗,越是讓盧俊翰發現自己想要多做一些「屬於自己的作品」。於是在碩士的階段,盧俊翰進入了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研究所深造。一點點地將設計工作的慣性,轉換為藝術創作的養分。從數位到手繪,盧俊翰逐步地探詢技法與思維。並且從自身有所觸動的事物出發,在創作領域中進行研究與實踐。
完成學業、退伍之後,盧俊翰還是首先投入了美術設計的工作。在那兩三年的職涯裡,盧俊翰機就爭取機會與不同機構合作、在藝博會或聯展發表作品。然而要同步工作與創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生活逐步穩定後,盧俊翰靜下心來地檢視自身的狀態與追求,明確地認知到「如果想要畫大尺幅作品或發表個展,需要有能夠專注創作的環境」。
盧俊翰2016年參與新台灣壁畫隊活動。圖/藝星藝術中心提供盧俊翰2018年於花蓮文創園區駐村創作。圖/藝星藝術中心提供
多方取捨之後,盧俊翰在2016年辭去了設計職務,以專職藝術家的身分全心創作。開始將駐村、現地創作等等途徑做為學習新事物、累積能量的途徑。期間也參與了「新台灣壁畫隊」在台中的活動,與不同的藝術家之間相互交流。在一步步的努力下,盧俊翰漸漸受到各大畫廊、替代空間的關注,越來越能夠有系統地積極發表作品。
盧俊翰2017年台北當代美術館駐地創作並發表《被誘惑的夢遊者》個展。圖/藝星藝術中心提供
在多元的嘗試過程中,有數個經驗對於盧俊翰的藝術家生涯是關鍵的。例如2017年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了《被誘惑的夢遊者—盧俊翰個展》。展覽善用了在壁畫隊所學習到、在大幅牆面做畫的經驗,將腦海中的小宇宙與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進行呼應,經由繪畫完整地呈現在貨櫃屋展間。自2018年之後,盧俊翰與藝星藝術中心確定了穩定的合作關係。並且在步入相對穩定的創作狀態後,盧俊翰也開始挑戰更大型的畫布創作。
盧俊翰2019年於Meta (舊稱為Facebook公司) 台灣館駐地創作紀錄。圖/藝星藝術中心提供
在2019年,盧俊翰獲得了全國美展的獎項,也在創作路上遇見了轉折。美商Meta (舊稱為Facebook公司) 在全球各地新設立或搬遷辦公室時,都會邀請在地的藝術家進駐、在辦公室牆面以現地創作的方式美化環境。而盧俊翰明亮、充滿創意的畫風在此時受到了喜愛,成為了Meta的三位合作夥伴之一。這個委託隨著裝修工程同步進行、與不同團隊有許多需要互相配合之處。相較於在完整的牆面上作畫,更加具有挑戰性。
盧俊翰2019年於 Meta (舊稱為Facebook公司) 台灣館駐地創作作品全貌。圖/藝星藝術中心提供
在為期兩周的時間裡,盧俊翰與朋友們組成團隊,展開了壁畫繪製。Meta的企業文化關注於科技、溝通與創意。而這一次相互激盪的經驗,不僅成為了盧俊翰日後發展《白日夢系列》系列的契機,大量的線上曝光也讓盧俊翰的創作更加被社會大眾所認識。
盧俊翰取材草圖紀錄。圖/藝星藝術中心提供
持續探尋新的可能、自我挑戰,盧俊翰的繪畫發展至今已建立了辨識性。這些年來減少了壁畫的委託,陸續發展了《山水風景》、《夢境》、《白日夢》、《田園風光》、《庭園造景》和《不期而遇風景》系列,也在近期嘗試做平面與立體之間的轉換。種種的努力,不僅可以感受盧俊翰充沛的創作能量,也可以見到藝術家時刻求新求變的動能。

藝星藝術中心盧俊翰畫冊專文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1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2014第二屆平面作品擂台賽 得獎名單公布

2014-12-25|撰文者:帝圖藝術Online10986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徵件

「2024臺北美術獎」徵件開跑,5月1日至6月20日受理線上報名!

2024-04-30|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