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8|撰文者:石浩吉、劉家蓉
(四)當代東方花鳥畫與人物畫的改變
既然東方的風景畫從傳統的山水主題直到當代演變出更多樣的內在思考哲學、也描繪了更多的外在環境、更嘗試了全新的媒材與技巧,當代的東方花鳥畫與人物畫同樣也在這四個面向經歷了巨大的改變,但接下來我們就不再依序而是較為交錯式地談論該些因素之交替影響所帶給當代東方花鳥畫與人物畫的改變。
趙少昂、黃苗子、鄧爾疋等人|花鳥書畫卷 26x795cm;溥心畬|錦苑麗人圖 37x24cm
當代花鳥畫乃至於靜物畫不再只是寫意或抒懷而有了更多寫實與象徵等發揮
傳統的東方花鳥畫在「藝術家皇帝」宋徽宗時期得到極為高度的重視,南宋時甚至有近半的宮廷畫家都用很細膩的工筆畫鳥,尤其講求「格物」精神的宋代花鳥畫之寫實程度即使數百年後看來仍然栩栩如生。然而,元代之後文人畫崛起,文人思想開始發展出了水墨寫意來表現松、梅、蘭、竹、菊等題材抒發個人情懷以及贈送友人之用,乃至於到了晚期的文人花鳥畫與靜物畫多有稱讚或祝福之象徵意味或作為贈禮。
齊白石|紅梅報喜 128x68.5cm;徐悲鴻|枇杷 111x27.5cm;徐悲鴻|壽桃 110x32cm;徐悲鴻|雄雞圖 96x48cm
然而到了當代花鳥畫乃至於靜物畫就不再只侷限於寫意或抒懷,色彩增加了,媒材也不限於水墨,且隨著當代環境的高度發展以及思考哲學的多元開放,也出現更加寫實或者更加具有深度象徵意涵的作品,常玉的瓶(盆)花作品就是一個具代表性的例子。
張大千|竹石圖 81.5x45cm;溥心畬|鴛鴦 85x39cm;常玉|菊(藝術微噴)
常玉的瓶(盆)花靜物作品有幾點特色:(1)通常是很小的瓶(盆)子或卻長出比例不太對稱的茂密花枝;(2)花枝常常是用類似中國書法的隸書線條般不斷向上勾勒而延伸;(3)花與盆子或瓶子的色彩常常顯得有如貴族般晶瑩華麗,然而擺在正中央卻又給人有點孤傲的感覺;(4)時常是以桌子和牆壁不同的兩種顏色給創造兩種相互疊代又互相呼應的背景;(5)這些瓶(盆)花主題的畫作很多都是明顯成雙成對的兩幅彼此以類似的構圖、不同的顏色相呼應。事實上,這些風格與特色就隱含了常玉想表達的東方易經哲理,以及象徵常玉40歲前後的人生、孤獨地在異鄉靠著僅剩一點母體文化養分卻能堅持文人氣節並開出花來(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之文章:《常玉的瓶(盆)花象徵了什麼?》)。
常玉|瓶梅(藝術微噴);常玉|靜物(藝術微噴)
除了常玉之外,丁雄泉、李奇茂、江明賢、李義弘、龐均等東方畫家的當代花鳥主題或靜物畫作品也就開始顯得橫跨中西方繪畫媒彩與技法了,甚至像日本村上隆的創作甚至時常將花以擬人化的漫畫角色形式來呈現。至此,我們還認得出這些作品與傳統的東方花鳥畫有什麼關聯嗎?我們之後會再來詳談這個問題。接下來,我們先繼續看看當代的東方人物畫又蛻變成什麼樣子?
江明賢|曲院風荷 44x170cm
丁雄泉|蝴蝶 49x61.5cm;龐均|一塊紅布 72.5x60.5cm;村上隆|Cosmic Power版畫300版D:71cm
當代人物畫也不再只是寫意而有了全方面的表現
人物畫在唐代仍是主流(甚至是主角),唐代當時的人物畫主題時常有宣揚國威之目的,例如盛唐時期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步輦圖等主題,或者中唐時期描繪宮中生活的主題例如張萱的搗練圖。然而宋元文人畫成為主流之後直到近現代的人物主題的相對不受到重視已維持了上千年,直到溥心畬、張大千時期的近現代大師人物畫創作數量雖然有增加但在形式上也沒有太大的改變,要到當代的東方人物畫才出現了全方面的蛻變。就以頗具象徵性的鍾馗主題為例,近現代大師溥心畬的鍾馗基本上多沿用傳統國畫的形式與技法,然而到了當代「東方畫會」之一的夏陽(以”毛毛人”主題著稱)畫的鍾馗無論是媒材、技法、想表達之意涵等方面皆已大異其趣。
溥心畬|朱墨鍾進士像 63x26cm;溥心畬|鍾馗(百事如意) 82x51cm;夏陽|魁星踢斗 198x163.5cm
而就在西方畫家過去時常詬病東方傳統人物畫幾乎從不寫實的情況下(過去傳統水墨在媒材與技法的限制下,確實相對油畫較難呈現太細膩的寫實風格),到了當代卻也出現了像鄭問這樣能巧妙運用水墨與複合媒材之特性融合寫實與抽象表現歷史人物的漫畫家/藝術家;又如當代極具才華與寫實功力的台灣新生代畫家羅展鵬已能運用極為寫實卻富有夢幻氛圍與寓意的技法表現出毫不傳統的東方繪畫;更有甚者,東方亦出現像冷軍、王沂東等超寫實主義畫家(或稱作「照相寫實主義(Photo Realism)」),而中國當代藝術界號稱中國F4的張曉剛、王廣義、岳敏君、方力鈞則以反映(甚至帶有諷刺)中國某時期文化與時代現象的作品竟能在全球拍賣市場紅極一時,至今也還保持一定的熱度,這些又帶給了我們什麼啟發呢?之後的篇章也會再詳細探討。
鄭問畫作(取自千年一問-故宮鄭問大展);羅展鵬|樹蔭下的先知 A Prophetess Under the Shade;王沂東|(A)待嫁女孩 (B)牡丹 (C)回娘家 (D)返娘家版畫(四件一組)版畫 99版
張曉剛|大家庭血緣系列;王廣義|小信仰2(四件一組)版畫199版50x40cmx4;岳敏君|和平鴿
本文章至此談完東方風景畫、花鳥畫/靜物畫、人物畫從近現代到當代已經歷的巨變,讀者是否內心發現很多都已經認不得是否還算是東方繪畫了呢?其實很多更是無法具體分類這些當代繪畫是在畫什麼主題了,或者又更像是一些抽象的表現方式,這就是下一篇將討論的當代東方書法與的抽象繪畫又如何蛻變?
REFERENCE
REACTIONS
22
11
14
13
13
熱門新聞
1
【專題企劃】浪漫主義「光之畫家」透納冥誕 250 週年:從傳統風景畫到抽象化表現的演進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圓滿落幕,藝術與日常的模糊邊際 收藏延伸的生活品味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專題企劃-「美術館的幕後推手」(下):策展作為機構歷史的建構方法,臺北市立美術館跨度多面的策展與研究
2025台北雙年展公布展覽主題「地平線上的低吟」,邀請54位藝術家以及33件全新創作 探究「思慕」的多重意義
臺南市美術館迎來新氣象!由策展人龔卓軍任館長,游文玫接棒董事長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03-31|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