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解謎】文藝復興最強大姓氏:麥迪奇,支撐了輝煌時代的起點,善用了人文主義的復甦。
2021-07-19|撰文者:林侑澂
多納泰羅,《大衛像》,青銅,158 cm,約1440。圖/wikipedia
藝術贊助往往是從熟識的朋友開始的,財務上的餘裕讓喬凡尼陸續資助了好幾位藝術家好友創作。其中包括了多納泰羅Donatello(1386-1466)的雕塑、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的建築等等。例如象徵著城邦精神的《百花聖母大教堂》和《聖勞倫斯大教堂》都是非常成功的作品。也自喬凡尼開始,麥迪奇家族開啟了資助藝文活動的優良傳統。
當麥迪奇家族傳承到了第三代科西莫Cosimo di Giovanni de' Medici(1389-1464)時,已經坐擁了富可敵國的家業。但年輕時科西莫也和祖父類似,也曾因為當地政爭而被佛羅倫斯流放。有趣的是,憑藉遍佈四處的家族產業,科西莫在羅馬、威尼斯等地結交了更多的好朋友。這段時間的經歷,也在未來支持著科西莫將金融版圖擴散至全歐洲,甚至跨海在倫敦設置了分行。
《麥迪奇宮》外觀。圖/wikipedia
在科西莫離鄉期間,如果發現某個城鎮缺少某項建設,就慷慨地直接撥款資助。其中科西莫最熱衷贊助的是教育事業,例如就曾經委託建築師米開羅佐Michelozzo(1396-1472),送給了威尼斯一座「漂亮的」《修道士圖書館》。這一段流放生活科西莫過得很瀟灑,簡直就是一場布施之旅。直到佛羅倫斯的議會受不了大量資源外流,才只好懇請科西莫回到故鄉。
《麥迪奇宮》內部。圖/wikipedia
很難說科西莫賺錢或花錢的手法哪個比較高明。但是他掌握家族時,扎扎實實地延續著父親的藝文喜好,邀請好友米開羅佐和畫家貝諾佐Benozzo Gozzoli(1420-1497)打造了樸素而宏偉的《麥迪奇宮》。由父親開始的《佛羅倫斯大聖堂》也在科西莫手上順利完工。這時期的科西莫也繼續資助了家族好友多納泰羅,完成了著名的青銅像《大衛》。
以繪畫而言,科西莫的支持讓安傑利科修士Fra Angelico(1395-1455)等等藝術家們能夠專注作畫。此時的畫家訓練,雖然依舊在宗教神話的範疇,但已經不再只是出版品的的一環。推崇「全才」的思維成形,使得建築、雕塑甚至幾何數學的訓練成為了藝術家們共同的養成背景。這些養成訓練,最直接影響就是在平面藝術中出現了明暗感和立體感。這群藝術家們漸漸發展出與拜占庭 / 圖式美學不同、體現著透視觀的繪畫(更貼近現實世界)。雖然這樣的繪畫形式在當時的定位接近於「實驗」,但已經開始將繪畫與插圖的概念作出區分。由此開始,視覺圖像不再只是聖經或史詩的輔助、不再依附於文人體制,而是漸漸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學科。
安傑利科修士,《天使報喜》,蛋彩壁畫,230 x 312 cm,1438-1450。圖/wikipedia
在戲劇化的一生中,科西莫熱情贊助了無數的城鎮辦理教育。例如在1444年,科西莫出資建立了佛羅倫斯第一座公共 / 免費圖書館。更難得的是,科西莫聘請了大量的「尋書者」遠赴埃及和敘利亞等地,對於古典的哲學思想進行考究、翻譯和抄寫。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取經,很大程度地引導了後世哲學的發展方向。熱衷於柏拉圖學派Platonism 的科西莫,委託了神父費奇諾Marsilio Ficino(1433-1499)翻譯了史上第一套柏拉圖全集的拉丁文版本。他也在1462年成立了教育機構「柏拉圖學園」,為生命本質的辯證重新開啟了系統。一系列的工作,為「與神學同等重要的哲學」奠定了相當關鍵的基礎。
諸多文化建設的出資,讓科西莫在故鄉獲得了極高的聲望。雖然當時的藝術表現依舊有題材上的慣性,但也開始有了越來越自由、生動的發揮空間。這樣的氣氛,成為了佛羅倫斯超越其他城邦的重要因素。這些生命力充沛的藝文產物,連結了神性與人性。在識字率不高的中世紀,為市民提供了活力與認同感。
畢竟藝術與人文對於尋求寄託的市民而言,常是最好的撫慰。而這對於統治階層而言,則是能夠直觀團結群眾的有力工具。若將時間軸再延伸來觀察,文藝復興時鼓勵突破的氛圍,首先使得宗教與政治的權力回歸到了「人」的手中。接著這樣自由探索的精神,漸漸演化為西方世界的慣性。如今看來,這樣的傳統也是歐美各國取得全球主導的原由之一。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藝術解謎】不完美、慾望和毀滅, 提香「六幅被稱為詩歌的畫作」16世紀後首次重聚。
2021-08-30|撰文者:林侑澂35135
【藝術解謎】當藝術詮釋「男性裸體」時,如何解析其中的慣性認知與意識形態?
2021-07-06|撰文者:林侑澂25171
【藝術解謎】 淺談但丁《神曲》在西方藝術史之中的啟發與詮釋。
2021-06-16|撰文者:林侑澂95397
文藝復興時期大師首次個展,展出三件新發現的手稿
2024-01-10|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6911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177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