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5|撰文者:王士源
「台新藝術獎最大的價值,並不是這個獎項頒給哪個藝術家或哪個團隊,而是讓這個獎項背後過程,能真正對台灣藝術生態有所滾動,有所激勵。」─林曼麗。
台新藝術獎邁入第13屆了,13年來台新藝術獎開啟台灣當代藝術的許多對話,去年更取消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獎的分野,標誌著藝術的呈現形式,界線已越來越模糊、難以分類。
一年來,台新藝術獎的提名觀察員從台灣各個展覽、表演中評選出19件入圍作品,最終由立方計劃空間《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抱得大獎,林文中舞團《長河》、袁廣鳴《不舒適的明日》、陳伯義《紅毛港遷村實錄─家》、蔡明亮《玄奘》拿下入選獎。
這5件作品,除了獲獎之外,還在北師美術館重新展出。展覽再展、表演作品以展覽形式再呈現,讓去年未得欣賞這些作品的人們,得以再次得見,並有了與作品再詮釋與再對話的機會。
從6月底到7月,非池中藝術網也將系列專題報導,帶領讀者們,一探台新藝術獎5件獲獎作品的底蘊。每周四晚間九點,敬請鎖定非池中藝術網的系列報導!
第13屆台新藝術獎系列報導
6/25 北師美術館「台新藝術獎大展」
7/02 立方計劃空間《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
7/09 陳伯義《紅毛港遷村實錄─家》
7/16 袁廣鳴《不舒適的明日》
7/23 蔡明亮《玄奘》
7/30 林文中舞團《長河》
REFERENCE
【0】對話的開啟 第13屆台新藝術獎系列報導
【1】台新藝術獎大展 再詮釋與再分享
【2】造音翻土 屬於台灣近70年的聲音記憶
【3】被國家發展遷走的家 紅毛港遷村實錄
【4】不舒適的明日 棲居何以為詩?
【5】人人都是行者 人人都在《玄奘》
【6】林文中《長河》 身體是最長的一天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