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19-08-05|撰文者:林侑澂

台灣藝術界具有豐沛的生命力,各個時代人才輩出。若論台灣當代藝術史,藝術家李足新厚實的創作能量以及為人師者的言傳身教,必然是一頁經典。多年來無論在個人的創作、學院裡的傳承、社會上的教育推廣,李足新都義無反顧的付出。指導過的學生們在學界、教育界、藝術界各崗位上持續奮鬥著,為台灣藝術界留下諸多遺澤,一生為藝術奉獻深遠。
藝術家李足新,畢業於國立臺灣藝專(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獲奇美藝術獎後赴美深究(芳邦藝術大學MFA)、任教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後改制新竹教育大學/現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並且打造了臺灣藝術界的傳奇:毓繡美術館
毓繡美術館,《心靈的歸宿》李足新個展,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在礦區成長的李足新,自小並沒有太多條件供他學習藝術。然而作為礦工的父親喜歡畫畫,無師自通的油畫肖像也是相當地純熟。或許是受了經常陪父親作畫的影響,美術課成為了李足新兒時自我認同的依據。從小到大的作文題目,都明確地寫下了想成為畫家的夢想。
考取了復興美工之後,李足新和同學們互相砥礪,正式的繪畫訓練成為了日後的重要基石之一。無奈高中畢業後家逢變故而暫停了升學,李足新進入了宏廣卡通公司為動畫製作背景。以水彩為媒材,接受外國技術人員的訓練。在這期間所參加的寫生比賽,李足新幾乎都以前三名的成績獲得肯定。這段經歷讓李足新不但磨練了技巧,也透過工作獲得了學院內無法領會的實務經驗。
李足新,《疾風》,碳精、壓克力,2018。
少年時代的李足新因為經濟條件的重擔,讓他比同齡人經歷了更多辛苦的磨難。各方壓力下的無奈,也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有深有淺的遺憾。這些歷練,造就了李足新非常願意幫助他人的個性。無論是親近的學生或是素昧平生的路人,李足新總是能為他人的立場著想,並且無私的伸出援手。實質地幫助過許許多多,不被注意到的弱勢者度過難關。
1980年李足新重回校園,進入了國立藝專美術系就讀。適逢台灣的鄉土寫實風潮正起步發展,李足新就時常騎著摩托車四處寫生。也獲師長提攜陸續至畫廊展出,進入了藝術產業鏈之中。但當時李足新在創作上也遇見到了瓶頸,讓他無法滿足於現況。於是在得到南瀛獎及奇美獎的贊助後,毅然前往美國芳邦大學攻讀MFA。
李足新,《片段的思考I》,油彩、畫布,40x40cm,2011。
旅美期間,李足新在優雅而古典的校園裡,汲取著與台灣不同的人文氣息。在森林公園中冥想、在美術館裡感受大師原作,都滋養著年輕藝術家的身心。而在指導教授王勝的「古典油畫技法」的課程中,李足新也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向。在自此之後的旅程中,持續探索著繪畫藝術的各種可能性。
李足新,《昨日之身》,水彩、壓克力、宣紙,18x13cm,2017。
深造回國的李足新,1995年獲聘至國立新竹師範學院任教,二十餘年來指導學生素描及油畫課程。除了課堂上的示範及講解不遺餘力,更陸續地將學生推薦給適合的畫廊,或帶著學生們到世界各地進行藝術交流(足跡遍及中、日、義等國)。2010年在校內始辦「藝術超市」,讓畢業生有機會銜接藝術品交易的實務。2013年在校際間與彰師大共同發起「藝術新聲」,讓全國多個美術科系學生,在畢業之際有機會互相學習觀摩。李足新不斷地試圖為學生們的發展提供支援,建立了許多可長久延續的藝術平台。
李足新所創辦的各類型藝術平台,到了今天都持續地支持著台灣藝壇,影響深遠。這當中的熱忱,很大的一部分是源於他曾經受過奇美藝術獎的支持,獲得機會出國留學。奇美藝術獎對於李足新的藝術歷程有著關鍵性的意義,而李足新在學成歸國之後,也持續地多方面回饋主辦單位。希望可以盡力幫助更多有志於藝術的後進藝術家,不用再因為欠缺資源或機會而埋沒了熱愛藝術的心。
李足新,《素描手稿》。
作為一位畫家,李足新多年來的創作非常的豐富。雖然身負教職二十餘年,但是關懷面向的深度及廣度皆臻完備,不稍遜於任何一位全職畫家。
毓繡美術館在策辦《心靈的歸宿》個展的過程中,研究了李足新非常大量的作品及手稿,當中不乏未發表的論述及作品。最終以「盡可能完整串聯李足新在人生不同階段的關懷」為基調,解構了時間軸、根據圖像內容對話的方式做出呈現。並在多面向的取捨之後分為兩階段展出。

李足新新竹師範學院毓繡美術館心靈的歸宿寫實藝術
REACTIONS
喜愛

9

好美

2

1

3

厲害

4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