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19-11-13|撰文者:林侑澂

【III. 脫胎換骨:傳統刺青的復興】

自18世紀開始,日本之外的亞洲與大洋洲受到殖民政策、外來宗教和社會變革等等影響,各地刺青的傳統都受到了結構性的壓抑。然而到了1980年代,刺青開始成為了西方世界對抗傳統主流價值觀的表徵。刺青創作者們開始在全球旅行、交流,並且將許多原住民部落的刺青傳統再次地討論與復興。過程中活力充沛的薩摩亞島(Samoan Islands) ,正是這一波復興運動的取經重點,多文化間的碰撞和激盪,不僅在技藝上進行交流,也同時漸漸疏理出承先啟後的刺青發展脈絡。
《《Koruru 或 Parata (毛利族集會所建築山牆雕刻面具)》,紐西蘭,法國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典藏,Musée du quai Branly – Jacques Chirac, Paris (Inv. 71.1959.71.1)。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 musée du quai Branly – Jacques Chirac, photo Thomas Duval葛列格.山謬 Greg Semu,《無題》,紐西蘭,法國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典藏,Musée du quai Branly – Jacques Chirac, Paris (Inv. 70.2007.55.8)。圖/非池中藝術網翻攝自展場
薩摩亞裔的紐西蘭藝術家山謬,為故鄉的原住民進行了一系列編導式攝影的作品。在作品《無題》當中,展現了毛利民族(Maori)以類似蕨類、藤蔓的形狀,組構出對稱的流動感刺青。在毛利文化近代的解殖與重建的過程中,刺青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其中面部的刺青象徵著戰士的身分地位,更是被視為了文化傳承的指標。在畫面裡,毛利青年的戰鬥姿態以及堅毅的眼神,體現了民族的生命力。以刀具敲打顏料進入皮膚的傳統刺青方式,也造就了表面凹凸的特殊質感,成為了藝術和人類學的重要研究對象。
賽德里克.阿諾 Cédric Arnold,《「虎哥」Yonyuk Watchiya》,泰國。圖/非池中藝術網翻攝自展場
英國藝術家阿諾現定居於於曼谷,所拍攝的作品《「虎哥」Yonyuk Watchiya》,是一將宗教文化體現在身體表層的典型範例。混合了佛教、印度教以及泛靈論,圖案中包含動物、帶有音節的文字和曼陀羅(梵語:मण्डल Mandala)等等符號,被視為一種神聖的象徵。當此類符號們被並列在一副身體之上,在視覺上形塑出一種厚重的神聖感,也似乎賦予了刺青者某種超自然的能量。如此儀式性的法術刺青概念,對於不同職業者,經常會各有不同的圖案選擇/功能性。對於身體性和心靈性的一體化,做出了深層的詮釋與實踐。
李奧.祖魯艾塔 Leo Zulueta,《男性人體背部的刺青圖紋》,美國,法國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典藏,Musée du quai Branly - Jacques Chirac, Paris (Inv. 70.2017.26.5)。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美國藝術家祖魯艾塔的作品《男性人體背部的刺青除紋》,指標性地展示了刺青文化在美國發展的承先啟後。在世界各地刺青文化的傳播交流之下,李奧受到不同地域的原住民刺青中,抽象、具流動感圖案的啟發,並將美國都會的現代感融入到圖式中。所發展出的「新部落主義」,在傳統與革新之間做了銜接與揉合,深深影響了美國刺青界。相較於傳統象徵符號的取材,更加著重於刺青者們「藉由身上的印記表現自我」的企圖心。

【IV. 世界的新版圖】

197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刺青的文化已經較被大眾理解接受,世界各地也開始出現了各種新興的流派。從過去的次文化定位,到好萊塢巨星的大方展現,刺青的能見度和接受度顯得更加開放。尤其美洲的寫實風格,在研究出具有素描感的陰影表現技法後,在洛杉磯(Los Angeles)有了跨越性的發展。而此時源於拉丁美洲的奇卡諾/Chicano(細線/黑灰)風格,更是以及細膩的寫實技藝與超現實的構圖風靡了加州(California)。
於此展區,是高美館納入了最多館藏,並邀請最多台灣藝術家參與的子題。無論是源於名間信仰的圖騰遺產,或是源於流行文化的符號,都展現出了更多的融會貫通的「自我」元素在其中。
(左)裘伊.金塔那 Chuey Quintanar,《男性人體手臂的刺青圖紋》,美國,法國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典藏,Musée du quai Branly - Jacques Chirac, Paris (Inv. 70.2017.26.4),(右)傑克.魯迪 Jack Rudy,《女性人體手臂的刺青圖紋》,美國。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美國藝術家金塔那和魯迪兩位藝術家受主辦方邀請,典藏創作的作品,皆為奇卡諾(黑灰/細線)風格的代表。最大的特色就在於細緻的明暗變化所形成的素描立體感。取材上,金塔那擅長以「天主教圖像與中美洲文化結合」的構圖創作,讓作品呈現出既當代又神秘的浮雕質感。而魯迪則是標榜以單針技法創作「多層次的空間流動」。刺青文化發展至此,可以看出正因應創作者和刺青者的需求,陸續以不同的方式跨越傳統。也可以說是更經常性地「重新詮釋傳統符碼」,尋找著更開闊的發展面向。

TATTOO刺青 身之印高雄市立美術館法國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 從身體凝視靈魂
REACTIONS
喜愛

5

好美

2

0

1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