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19-11-13|撰文者:林侑澂


(右)高斌 Gao Bin,《龍龜(玄武)》,(左)高斌 Gao Bin,《變色龍》,台灣。圖/非池中藝術網翻攝自展場
台灣藝術家高斌的作品,是相當典型東方文化的延伸,也是法方主辦《TATTOO》的邀請創作之一。作品《龍龜(玄武)》取了中文諧音榮歸(光榮歸來)的意象。而《變色龍》則是可見高斌對於自然生態的興趣及關注。畫面之中所承載的故事性、視覺性與精神性,具備了濃厚的台灣特色。以飽滿的色相和水墨漫畫風格融合,屢次在國際賽事中受到肯定。高斌的作品受到台灣文化的滋養,跨越了諸多東方刺青的慣性認知。提供了當代刺青在發展上的一種嶄新可能。
楊金祥 Buddha Yang,《相由心生》,台灣。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台灣藝術家楊金祥,是台灣刺青發展的重要代表者之一,本次應法國主辦方的委託,創作了作品《相由心生》此作也將納入展覽,代表台灣巡迴世界。作品中的宗教符碼參考了雲岡石窟、傳統佛像的樣貌,同時運用空間感、透明感和水墨的筆觸感,形成了細膩的構圖。運用了寓言、歷史、宗教等故事,表現出了柔和平靜的視覺重量,並以此脈絡創立了「亞洲傳統」風格。從楊金祥的作品中,所感知到的不僅僅是圖案或精神,也同時是一段段「透過痛覺感受生命」的修行過程。

【V. 今日刺青】

本次特展中最具前瞻性、最有突破性的部分。在當代刺青百家齊鳴的階段,傳統與當代兩大主軸各有其創新的發展。在傳統詮釋方面,無論是日式入墨、美式的舊派別、俄式的粗曠脈絡或是歐式的生澀/Brut線條,都更趨精緻、更入古出新。尤其是生澀/Brut風格,可以說是完全將身體視作畫布。極度豐富的敘事性,為刺青提供了更接近純藝術的、全新的理解角度。在當代表現方面,跳脫了固有的美學框架,以文字、影像、框格、圖表等等超現實甚至抽象的結構,呈現出了另一種關於自我認知的氣質追求。
(左)伊恩.布雷克 Yann Black,《男性人體手臂的刺青圖紋》,加拿大,法國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典藏,Musée du quai Branly - Jacques Chirac, Paris (Inv. 70.2017.26.1)(右)凱芮.芭爾芭 Kari Barba,《男性人體手臂的刺青圖紋》,美國。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加拿大藝術家布雷克與美國藝術家芭爾芭,在當代刺青界各自以強烈的個人風格,開拓出了自由自主的刺青態度。布雷克的幾何線條與塊面,已經完全地脫離歷史符碼的框架,而是自我定義為「樸素藝術、德國表現主義和俄國構成主義間擺盪」的圖像。而芭爾芭雖然在技法上沿用了奇卡諾(黑灰/細線)風格,但是更加著重於細部的寫實化,構圖與內容更是出現了海怪之類非常當代科幻的主題。至此,藝術家精神上已屬於純粹繪畫藝術的範疇,而刺青者也開始以更加開放的態度面對自己身上的印記。
蓋伊.艾奇森 Guy Aichinson,《男性人體背部的刺青圖紋》,美國。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美國藝術家艾奇森的「抽象生物力學」刺青,在步驟上次需要先以數位3D模型進行構圖,以支撐著畫面中極強的視覺震撼力。作品《男性人體背部的刺青圖紋》從奔放的色彩搭配就大大地吸引了觀眾的目光。暖色系的火焰/光線如同太陽一般,散發出強烈的溫度感,而寒色系類似植物的形狀中,則是運用水紋似的流動質感鋪陳對比。兩者之間中間色調,支撐起了超現實的層次空間感。此作為模擬的軀體注入了強大的力量,如同宣示一般,實踐了全新的刺青理念 。

TATTOO刺青 身之印高雄市立美術館法國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 從身體凝視靈魂
REACTIONS
喜愛

5

好美

2

0

1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