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3|撰文者:林侑澂
【從TATTOO凝視人類文明】
沃爾克&席夢 Volko & Simone,《男性人體胸部的刺青圖紋》,德國,法國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典藏,Musée du quai Branly - Jacques Chirac, Paris (Inv. 70.2018.37.1)。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TATTOO》台灣版本,是一個凱布朗利博物館X策展人Julien和AnneX高美館共同策辦的全方位合作案。誠如凱
高媛 Gao Yuan,《無題女人》,台灣,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圖/非池中藝術網翻攝自展場
高美館自2017年開始重新辯證營運主軸。法人化後的2019年初,開始正式地從「南部」的範疇,進階到全方位的「泛‧南‧島Pan Austral Nation」語境。從原住民藝術和台灣當代藝術出發,以迎向南方、面向海洋的態度,關心著台灣為主體的世界定位與多元史觀。以更開闊的視野,探討著多元詮釋的文化可能性。在《TATTOO》展覽空間中,整體所呈現的對話內容,從美感取向,進一步提升到了文化思辨的層次。除了展覽主題本身的意義之外,也很適切地讓高美館「美術館做為城市美好生活的存在」、「成為城市文化創意發電機 」兩大目標再往前進了一步。
菲利克斯‧馬宏-波伊蘇弗爾Félix Marant-Boissauveur ,《紋面的馬克薩斯群島男性》,馬克薩斯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法國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典藏,Musée du quai Branly - Jacques Chirac, Paris. Ary Leblond (1880-1958) donation (Inv. 75.10097)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 musée du quai Branly - Jacques Chirac, photo Claude Germain
在不同的文明體系中,凝視、理解或對待身體的方式,都是深層的文化現象反應。刺青文化發展至今,對於傳承、認同或藝術均有豐富意義。《TATTOO》所體現的價值,並不僅是討論刺青這項主軸。而是「從過往文物的未來性出發」,藉由跨越五千年、涵蓋全球的的研究,建構起多文化對話的渠道。《TATTOO》透過不同型態刺青的對照,提供了觀看藝術和社會的轉變的視點。對於人類「身心自主」的階段進程留下了紀錄,並深入地探討了「身體與靈魂之間」互為表裡的關係。讓無論何種背景或族群的觀眾,都能夠得到印證自身經驗的收穫及反思。展覽期間至2020年2月9日(週日),期間無論是特展本身或是周邊的研討活動皆精采充實,若是有興趣的朋友請別錯過了這一系列的難得機會。
高雄市立美術館,《TATTOO 刺青 身之印》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高雄市立美術館《刺青-身之印》主視覺。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雄市立美術館 【刺青-身之印】
開幕影音:藝壇焦點|高雄市立美術館|「刺青-身之印」當身體成為畫布
展期:2019-09-28(週六) ~ 2020-02-09(週日)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101-103展覽室
(804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官方網站】:高雄市立美術館
【官方網站】:TATTOO 刺青 身之印
【購票資訊】:ibon / 博客來售票網
REACTIONS
5
2
0
1
1
熱門新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