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藝術產業

時事觀點

藝術外交的表與裏(下) |出國了,然後呢?在機關本位與積極中介之間,對話性如何可能?

藝術外交文化藝術外交國際交流對話性

2019-12-23|撰文者:陳晞

案例三:佛羅倫斯雙年展

從國藝會、文化部相繼開始釋出台灣藝術家到國外展出的補助方案之後,各種大大小小的藝術國際交流,似乎承襲著90年代以降的「實質外交」,到現今的新南向政策。根據國藝會統計,其2012-2018年間就將近有500個大小不同的交流成果。當然,這只是整個台灣藝術圈在進行國際交流的冰山一角,以僑委會、教育部、外交部和故宮等部會作為資源大水庫進行的交流更是多如牛毛,更別說那些不拿官方補助的獨立民間交流。
然而補助終難以盡善盡美,儘管今年的佛羅倫斯雙年展,臺灣是大贏家,10位藝術家參展中有半數獲獎,然而獲新媒體首獎的臺灣藝術家林珮淳,雖然有申請公部門的國際交流補助,但皆未獲得政府補助甘霖。除此之外,臺灣藝術家在佛羅倫斯雙年展中更遇到直接的外交角力問題,外交部的態度又是如何?政府補助藝術家參與國際展的機制與標準又是甚麼?
藝術家林珮淳與時光林針對參展國籍編寫的問題,向主辦單位主任表達抗議。圖/藝術家林珮淳提供
義大利佛羅倫斯雙年展(Florence Biennale)曾在2005年被票選為當年度最佳的國際藝展。在這次林珮淳展出了她著名的新媒體作品《夏娃克隆創造計劃》系列,挪用達文西「維特魯威人」的黃金比例與「以人為中心」的慾望,將「夏娃克隆」與「維特魯威人」影像巧妙合體,藉由兩者之間的關係進行人與科技的探討與密切對話,成功地展現媒體藝術的當代形式、觀念與語彙。這屆評審團中,有東京當代美術館的藝術總監長谷川裕子、林茲電子藝術節的總監斯托克(Stocker)、中國威尼斯雙年展協同策展人黃篤…等多名國際重要藝界人士,而林珮淳的作品獲得新媒體藝術類首獎,也是台灣藝術家首次拿到「羅倫佐獎金獎」的殊榮。在展出過程中,國際美術館館長與藝評學者多有讚掦與邀請,尤其全球知名科技藝術組織Art+Science Node已邀請林珮淳成為他們的國際藝術團隊成員之一。另外,雙年展策展人梅蘭妮(Dr. Melanie Zefferino)的策展評論文章也特別提及林珮淳作品的獨特性,都是參展的嶄獲。
(左)林珮淳與作品《夏娃克隆創造計劃》;(右)林珮淳於佛羅倫斯雙年展獲得新媒體藝術類首獎之證明。圖/藝術家林珮淳提供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在這次的國際展出中她幾乎未獲得官方補助、或是外交單位的協助與支持。林珮淳表示,此次幸好有台南B.B.ART及台美文藝協會( Taiwanese American Arts Council)的贊助,「否則靠台灣藝術家單打獨鬥在國際藝術空間展現,實在很辛苦。」
除此之外,這次於佛羅倫斯雙年展也遭遇了臺灣一直以來的國際外交打壓情況。在林珮淳出發前,她發現雙年展網站上十位台灣參展藝術家都被放入中國藝術家的類別,並備標註為「Taiwan(China)」。她與策展人立刻寫信向主辦單位抗議,「一直到我們在頒獎前一天,我們依舊與藝術家時光林向大會主席Jacopo 與Giovanni等人表達抗議。不少其他國家的藝術團隊也站在我們這一邊,鼓勵我們為台灣發聲。主辦單位解釋是義大利與中國政府施壓,且被警告他們不能單獨寫台灣,要寫China Taiwan,但他們努力向政府爭取把台灣放前面。」
林珮淳更提到,雙年展團隊表示「Taiwan(China)」是他們最大的努力成果,最後也同意把台灣藝術名字從中國藝術家類組別拿掉。據說中國方在今年成為他們的協辦單位,尤其在設計類別,幾乎是中國出大量資金支持。且義大利政府也與中國政府有密切的合作,中國參展的企圖心與陣容之龐大,對照台灣政府在此國際展的支持力,實在是天壤之別。」儘管林珮淳作品獲國際評審團肯定,但相較其他案例,臺灣藝術家在佛羅倫斯雙年展的這條路卻走地艱辛許多。
林珮淳與大會主席、雙年展國際策展人Dr. Melanie Zefferino 、Art+Science 藝術總監Joanna Hoffmann 、作品策展人邱琳婷合影。圖/藝術家林珮淳提供

藝術外交文化藝術外交國際交流對話性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1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

詮釋人與木質間的對話關係 2023國際木雕競賽及國際交流展隆重展出

2023-08-28|撰文者:三義木雕博物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