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藝術產業

時事觀點

藝術外交的表與裏(下) |出國了,然後呢?在機關本位與積極中介之間,對話性如何可能?

藝術外交文化藝術外交國際交流對話性

2019-12-23|撰文者:陳晞

案例四:加拿大全球原住民當代藝術五年展

與上述的個案相比,魯凱族藝術家安聖惠 (峨冷‧魯魯安,Eleng Luluan ) 與布農族策展人彼勇・依斯瑪哈單 (Biung Ismahasan) 的合作大概是最令人欽羨的一次典範實踐。主辦方加拿大國家藝廊因為一次安聖惠於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藝廊的展出,主動邀請了安聖惠參展全球原住民當代藝術五年展。協同策展人彼勇及團隊的交流費用,則由加拿大國家藝廊部分贊助,同時申請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與國藝會的國際交流補助。
加拿大全球原住民當代藝術五年展開幕現場。圖/彼勇・依斯瑪哈單提供
在這次的展出當中,彼勇也提到了他與安聖惠的策展實踐裏,其實也聚焦了《夢與夢之間》作品中與五年展「連續性(continuity)」、「啟動性(activation)」與「連結性(relatedness)」三大主題的內容與意義,強調作品在全球原住民當代藝術語境中的對話性。而在展覽期間,不只多家媒體對安聖惠作品表達驚豔與讚賞,更有媒體在報導五年展的頭版新聞中,以安聖惠與展場作品中的合照作為頭版照片,這樣的作品露出是許多藝術家所求之不得的。
安聖惠與展場作品中的合照被取用至當地各大報之頭版照片。圖/彼勇・依斯瑪哈單提供
但是,一位來自台灣的原住民藝術家,要如何跟加拿大當地的藝術團體和機構進行更深層的對話,而不只是一種表面的交流和展出?為了將該次的交流進行效能最大化,也讓更多的原住民藝術工作者有更多國際交流機會,安聖惠偕同她合作的原住民策展人彼勇,將單次的展出思考為一次策展行動和實踐。不只是為了讓安聖惠在國際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讓外國人更能多元地認識到臺灣的原住民當代藝術。同樣令人詫異地是我們並沒有發現駐外單位這邊進一步地在彼勇與安聖惠落地加拿大之後,進一步地對這次展出中的協助。彼勇表示,直到他們即將離開之際,巧遇了一位華僑,該名華僑才驚訝地說原來台灣藝術家也有參加這次展會。
策展人彼勇・依斯瑪哈單為此次展出特別出版的別冊,並在展會現場親自發放給觀眾並介紹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圖/彼勇・依斯瑪哈單提供
「其實全球原住民當代藝術圈是有個別於以機構作為交流單位的非典型交流網絡,這在如今一般以機構硬體為核心思考的認知上可能很難想像」,策展人彼勇說:「所以在這次的展出上,我們也很積極地跟當地的策展人,或是來到當地的各國原住民藝術工作者討論未來的合作可能。雖然峨冷(安聖惠)在都蘭有個人工作室,但沒有經紀人。而我自己也是獨立策展人,不受機構的限制,發揮的彈性也較大。儘管我們是不同部落、不同族群,然而透過這種內容與形式的合作,也能更深入地參與全球文化語境下的交流,進一步地去鏈結。在這部分,我們依然需要多方的資源,才能促成這次完善的交流。」
此次安聖惠參展的協同策展人彼勇・依斯瑪哈單也在五年展的論壇中專題介紹安聖惠的創作以及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圖/彼勇・依斯瑪哈單提供

藝術外交文化藝術外交國際交流對話性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1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