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基因傳承、突變、適者生存以及收藏家的真正功能
2020-09-21|撰文者:石浩吉、劉家蓉
前言與摘要
達爾文的《演化論》以及我們熟知的「基因」遺傳與突變跟人類的藝術之間有沒有什麼重要關聯呢?我們曾經論述過藝術本身在數萬年來就像是「有自我意識」般地刻意朝著某個方向前進,其實整個人類文化的「基因」會不會也像是有自己的靈魂般不斷地在演進呢?目的是什麼?最終又會去到哪裡呢?關鍵可能就在於我們「人」本身以及…當中一群身兼特殊任務卻很多並無自覺的藝術「收藏家」身上。本文將從以下角度探討這些問題:(一)人類藝術與文化若從演化論與基因突變的觀點可以看到什麼?(二)東西方繪畫與藝術對人類及其文化的實際意義是什麼?(三)藝術收藏家在其中的真正功能又是什麼?我們將首次以基因、演化、空間維度、靈魂等新的角度探討這些有關藝術與文化的核心問題,並點出東西方藝術演進過程對人類文化的啟發及未來走向。
草間彌生|南瓜 22.7x15.8cm;明 吳寬|致陸完生子帖(局部) 24.1x54.8cm;溥心畬|洛神103x48cm。東西方繪畫與藝術的演進對人類及其文化的實際意義是什麼呢?
如果我們用達爾文《演化論》的觀點重新看待東西方藝術史會有什麼新發現呢?基因突變與適者生存能解釋數萬年來藝術的發展軌跡嗎?那些達爾文錯誤的觀點又如何在東西方藝術與文化基因演進的矛盾當中找到反思呢?一張看似二維平面的畫作是否其實就如電腦硬碟般儲存並記錄下甚至超越時間與空間維度的龐大資訊給未來的人們讀取呢?所以當大家以為藝術收藏家不過就是在買賣高價藝術品賺錢時,這些收藏家們會不會其實身兼了其他的重要任務卻完全不自知呢?因此藝術市場存在的真正意義其實又是什麼呢?這些問題都會在本文中一一解答,就讓我們先從演化論與基因突變的觀點談起。
齊白石|篆書「明馬文忠公語」大中堂(齊白石最大尺幅篆書書法作品) 175.2x96.3cm;草間彌生|歲月的花園 53x65cm;KAWS|KAWS x DISNEY PINOCCHIO BY KAWS IN WOOD (BY KARIMOKU) 40x20x10cm。看似二維平面的畫作與藝術品是否其實就如電腦硬碟般儲存並記錄下甚至超越時間與空間維度的龐大資訊給未來的人們讀取呢?
(一)人類藝術與文化若從演化論與基因突變的觀點可以看到什麼?
達爾文《演化論》的核心觀點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物會自發性的複製(繁殖)自己的生命,但基因突變卻可能創造出更能適應環境的物種而生存下來。這樣的觀念是否適用在東西方藝術史的演進呢?或者說,只有哪些適用?哪些卻反而能從人類藝術與文化的演變過程中得到反思呢?
傅抱石|湘夫人(局部) L:51cm;林風眠|裸女 50x43cm;常玉|人約黃昏後(藝術微噴)。東西方藝術史的演進過程哪些符合達爾文《演化論》的觀點?哪些反而卻又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反思呢?
「基因突變」推動著藝術的演進
我們曾經宏觀地完整討論過數萬年來藝術本身在就像是「有自我意識」般地刻意朝著某個方向前進(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之文章:藝術簡史《藝術祂在想什麼?藝術最終想要什麼?》),讓我們再次扼要地回顧一下人類與藝術演進的歷程:(1)(猿)人在250萬年前站立起來空出雙手之後才醞釀出藝術出現的可能性,這個「藝術的幼年時期」持續了數百萬年製作了各種石器等工具;(2)直到7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智人」的出現靠著先進的語言與合作能力稱霸世界之後,人類「雙手」的運用僅在幾萬年內就發展出複雜的繪畫/創作技巧與抽象思考能力,而走過「藝術的少年時期」留下了罕見的史前壁畫與雕像;(3)然後在5千年前文字發明之後經歷了埃及、希臘、文藝復興、古典寫實等繪畫技巧高度成熟的階段,僅使用數千年的時間即讓人類藝術伴隨著自身文明與科技的高度發展而走進了「藝術的青年時期」;(4)接著,從人類的相機發明與工業革命開始,藝術更僅花了不到200年的時間就演變出印象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等,乃至杜象的《噴泉》之後這些看似眼花撩亂的當代藝術而進入了「藝術的壯年時期」。我們曾經把造成上述藝術的幼年、少年、青年、壯年這四個時期的轉折與演進之關鍵看作為藝術的「奇點」,而且,從數百萬年、數萬年、數千年乃至數百年,這些藝術「奇點」出現的相隔時間越來越短,為什麼呢?如果我們嘗試進一步用「基因突變」來看待這些藝術的「奇點」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大衛|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新古典主義);莫內|撐洋傘的女人(印象派);畢卡索|亞維農的少女自畫像(立體派);杜象|噴泉(達達主義)。西方藝術史的演進排列開來就好像達爾文的《演化論》般不斷從原本的物種進化成另一個更適應環境的新物種,而這些好似藝術的「奇點」是否也就像是「基因突變」呢?
黃君璧|雲巖觀瀑圖 61x124cm;于右任|杜甫《諸葛廟詩》137x33.5cm x4。相對於西方藝術激進地演化,以詩書畫合一為核心的東方水墨書畫卻曾經上千年之久未曾出現真正明顯的「基因突變」又是為什麼呢?
生物與非生物的其中一個重的區別方式就是「絕大部分生物會積極主動地複製(繁殖)自己」,因為生物的基因都會想要讓自己不斷傳承下去,而人類身為地球上智慧最高的物種在基因上又有什麼特別呢?其實,只有人類發展出複雜的語言及文字,且不斷累積出各種科技與文化甚至是完整的經濟體系,更重要的是,這些全都反映在一個只有人類才有的創作上:「藝術品」。所以,人類這個特殊物種的基因應該跟藝術有著極大的關聯,藝術的演進也應該跟基因的演化高度相關,例如,我們可以看到西方藝術史上也曾有著高達數百年的很長一段時間盛行著如相片般寫實的繪畫風格(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之文章:《西方畫家作弊開了「外掛」?談東西方藝術家的眼睛、科技與背後的真相》),如果用基因自我複製與繁衍的角度來看,當時外在的環境適合也需要這樣寫實風格的作品來畫下人類想記錄的一切,所以寫實風格的藝術基因就這樣盡情地自我複製而繁衍出一個長達數百年的龐大繪畫體系,進而成為西方藝術與文化的其中一個重要基石,直到1840年左右的一件事改變了整個環境與需求:「相機出現了」,人類寫實紀錄的需求被相機所取代,這時藝術的基因又發生了什麼事呢?是的,「基因突變」了並衍生出印象派、立體派等完全不同於寫實風格的藝術物種適應了新的環境而「適者生存」地讓藝術繼續演化下去,如果再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整個藝術史的演進不就是藝術的「基因突變」推動出來的嗎?但再仔細想想,這些「基因突變」的特徵在西方藝術史才特別明顯,那麼東方藝術史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徐悲鴻|馬鳴天風圖129x77cm;溥心畬|配眼鏡去中國眼鏡 68x39cm;張大千|山廚清供67.5x33cm;溥心畬|碧波濠趣圖 84.5x28cm。以筆墨與書法為媒材的東方書畫在上千年來雖有改變但較少出現類似進化成完全不同物種的「基因突變」是為什麼呢?
東西方藝術差異的「基因」觀與適者生存的反思
我們曾經提出一個以內在思考哲學、外在經濟環境、媒材、技巧四者之間交替影響藝術作品的四面向分析模式,說明了東西方繪畫與藝術的本質差異(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之文章:《東西方繪畫與藝術的差異從何而來?往哪裡去?》),那麼,如果我們再多加上一層「基因」的觀點又能看到什麼反思呢?
徐悲鴻|貓蝶圖 80x34cm;KAWS|No One`s Home、Stay Steady,、The Things That Comfort 91.4x73.7cm x3;張大千|斜陽獨釣圖-成扇 L:47cm。除了內在思考哲學、外在經濟環境、媒材、技巧四個角度之外如果再多加上一層「基因」的觀點又能從東西方藝術的差異看到什麼反思呢?
我們曾經討論過西方在西羅馬帝國瓦解之後基本上就再也沒有統一過,而中國雖然在漢朝以後還是經歷了董卓戰亂、三國與魏晉南北朝的分裂時期,但中國立即就在隋唐恢復了統一的狀態且從此就幾乎不曾再分裂過,若以結果來說,數千年來似乎東方偏好統一而西方偏好分裂。這個東西方人如此不同的「基因」反映在藝術上又演變成了什麼呢?我們看到西方藝術的發展大多以人核心主角,並從希臘時期開始就不斷強調以人的身分不斷地去挑戰上天與大自然,西方人這樣的基因本質長期以來不但造就了多樣的思考哲學,也促成了高度發展與變化的經濟環境(尤其在工業革命以後),而在西方如此長期分裂的文化又快速變動的環境之下反映在藝術技巧與媒材的呈現上就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基因突變」,也因此出現前面提過越來越密集的「藝術奇點」造成整個西方藝術越來越激進的快速疊代與演進,也致使近代人類文化、經濟、科技、AI人工智慧乃至於反映在藝術的演進上都極類似於舊約聖經上所記載的古巴比倫通天塔(又稱巴別塔Tower of Babel)般急速堆高來彰顯人類的地位齊天,而大家應該都知道通天塔這個故事當中上帝給它的結局為何。然而,若對比東方哲理與藝術的發展又出現如何極端的反差呢?
號稱神之門的巴比倫通天塔示意圖;達文西|救世主(文藝復興時期);于非闇|玉蘭報喜 114x29.5cm;張大千(畫)、徐悲鴻(題)|蓮峰飛瀑 130x44.5cm。有別於以人為核心去挑戰上天與大自然的西方基因,東方藝術與哲理卻呈現出高度尊敬大自然與天道並把自我縮到最小的極端反差
如果回到達爾文《演化論》強調「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確實頗適用於闡述西方藝術史,且就像達爾文《演化論》裡進化的新物種經常會把原本的舊物種滅絕一樣(例如人類的祖先「智人」完成進化後即將「尼安德塔人」等其他人種以及劍齒虎等可能威脅其生存的物種完全滅絕),我們看到西方藝術史上每當基因突變出與原本差異極大的畫派時就常把彼此貶得一無是處,甚至覺得舊畫派根本沒有繼續生存的價值,十足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好在他們有一個極重要的配套機制出現(後文將提及)。然而,東方的水墨書畫卻完全相反,以盤踞中國上千年繪畫主流的文人畫為例,這些文人講究傳統與師承,且極度尊崇天地、大自然以及東方哲理常講的「道」,再加上身處於超過兩千年幾乎沒什麼間斷的中央極權統治環境與儒家思想控制之下,產生出具備下述特色的文人畫風:色彩減少了而更加著重水墨的運用、詩書畫的結合、山水成為主角而人物變得較不重要了、著重寫意而不重寫實、文人畫家大多不以繪畫為職業等完全與西方繪畫相反的特色(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之文章:從齊白石、張大千到常玉《談文人畫的過去與未來》)。結果是,我們從當代的KAWS、草間彌生等藝術家的作品當中實在看出不出跟文藝復興時期的達文西畫作有什麼關聯,但卻能從張大千、溥心畬等集大成的書畫大師作品上卻仍可看盡上千年來幾乎所有東方文人畫演變的軌跡(詳見石浩吉、劉家蓉已發表之文章:《重新評論「南張北溥」的價值與價格》)。
溥心畬|花卉四君子 59.5x29.5cm x4;常玉|黑白雙馬(藝術微噴)。文人畫強調師承、品格與尊崇天地自然的基因不但與西方繪畫大相逕庭,也似乎與強調「基因突變」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達爾文《演化論》背道而馳,但這又恰好能帶來哪些反思呢?
看到這裡,是否您也意識到這些文人畫與前面提到的「基因突變」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達爾文《演化論》有點背道而馳的感覺呢?達爾文《演化論》經過證明其實本來就並非完全正確且也早已衍生出眾多更新的版本,然而,看到這些藝術基因演化的矛盾是否也讓我們對東西方藝術的差異與互補產生某種反思呢?東西方繪畫與藝術對整個人類及其文化來說是否其實有著更深層而宏觀的意義呢?我們接著就來繼續討論。
REFERENCE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墨海樓登場倫敦亞洲藝術週,吸引歐美博物館、古董商、收藏家感受臺灣藝術之能量
2023-11-04|撰文者:墨海樓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494
巴塞爾藝術展及瑞銀集團聯合發佈《2023年環球收藏調查報告》顯示高淨值收藏家的購藏習慣和樂觀態度
2023-11-03|撰文者:巴塞爾藝術展及瑞銀集團/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172
「賠錢是藝術收藏裡重要的經驗」——活躍於社群的收藏家「子迂的蠹酸齋」與「藝視Art.Market」對談 (ART TAIPEI 2023專題報導)
2023-09-13|撰文者:王欣翮3536
台北當代藝術館《蓋婭:基因、演算、智能設計與自動機 幻我;它境》14位國內外藝術家展現藝術與科技的碰撞展演,腦洞大開新體驗 首件展覽衍生性NFT作品2月19日上線發行
2022-02-11|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0691
那個名為基因的命運:專訪上野陽介——「HAPPY GO LUCKY」臺灣首個展
2021-09-23|撰文者:陳晞13811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