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8|撰文者:邱家琳
過去,人們相信大自然存在著精靈,這些精靈擁有神秘的力量,能聽懂小鳥的鳴唱、風的低喃。美國藝術家瓊‧喬納斯(Joan Jonas)將孩子裝扮成精靈,在森林與海洋中走動,象徵人們重新親近自然,用純粹的心靈與大自然交流。
今年,威尼斯雙年展美國館邀請藝術家瓊‧喬納斯參展。瓊‧喬納斯以「他們一言不發地到我們這裡來」(They Come to Us without a Word)為題,創作蜜蜂、魚、樹、風等主題的錄像與裝置藝術,呈現大自然的美好與脆弱,並探討環境為何劇烈變化。
「精靈依然存在於世界各個地方。我們都被精靈包圍,就連這裡的展間也不例外。」瓊‧喬納斯說明,她透過在每個展間內呈現兩種不同主題的影像,象徵人們與大自然正在對話與交流。
美國館的每個展間都有兩個錄像作品,一個主要紀錄蜜蜂採蜜、魚兒游泳等生物習性,另一個則是拍攝孩子戴面具、穿白色長袍,裝扮得宛如精靈,與動物、大自然互動的情景。同時,展間擺放多面鏡子讓視覺產生錯亂,以及映照人們的表情。
瓊‧喬納斯更根據每個錄像主題創作水彩畫與裝置藝術,像描繪不同品種的魚、蜜蜂和樹葉圖像,製作菱形、葫蘆形等各種圖樣的風箏,將九棵沒有枝葉的樹幹以銅線綁在一起。另外,她也將孩子在影片中使用的帽子、繩索等道具,陳列在展間內,重現孩子的表演舞台。
瓊‧喬納斯結合文學拍電影 推崇自然之美
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電影,通常直接拍攝大自然被人們破壞。但瓊‧喬納斯處理環保議題時,是紀錄大自然中動物的習性,以及結合文學與神話編寫劇本,進一步推崇自然之美。
瓊‧喬納斯說明,自己拍攝蜜蜂是深受冰島小說家拉克斯內斯(Halldór Laxness)的作品影響。拉克斯內斯曾描寫蜜蜂製造蜂蜜是一種奇蹟,而蜜蜂瀕臨滅絕,奇蹟消失時,人類的存活也面臨威脅。
她拍攝在大自然發生的奇幻故事,讓孩子戴面具、穿白色長袍,裝扮得宛如精靈,拿著白布任意擺動的情景,則是根據加拿大布雷頓角島、新斯科細亞的民間傳說改編。瓊‧喬納斯拍攝人們親近大自然的手法也很特別,利用蒙太奇與分割畫面,在同一個時間內呈現孩子與大自然的情景。
「從童年時期,大自然就是我生命的源泉。」瓊‧喬納斯表示,她從小迷戀自然風景,當她開使用相機進行藝術創作,就在探索如何用影像詮釋大自然,哪種構圖才能展示大自然的魅力,而這次展覽的作品將揭曉她的答案。
【56th 威尼斯雙年展系列報導】
【法國】威雙法國館 會移動的心靈綠洲
【美國】威雙美國館 精靈與大自然共存的故事
【德國】威雙德國館 為失業勞工發聲
【瑞士】威雙瑞士館 自然與人造物的交集
【荷蘭】威雙荷蘭館 一間土壤博物館
【希臘】威雙希臘國家館 一家皮革商店
【英國】威雙英國館 當代女性藝術家莎拉盧卡斯個展
【冰島】威雙開展兩週 冰島館被迫閉館
【澳洲】威雙澳洲國家館 述說走錯路的時代
【日本】威雙日本館 鑰匙串起的回憶之網
【台灣】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開展 吳天章:別說再見
【肯亞】威雙肯亞館 肯亞人:這哪算國家館?
【土耳其】威雙土耳其國家館 一個撒克斯的宇宙
【伊拉克】威尼斯雙年展 伊拉克國家館聚焦ISIS
【烏克蘭】烏克蘭藝術組織穿軍裝 佔領俄國國家館
【哥斯大黎加】「威尼斯之恥」再添一例 哥斯大黎加退展
【台灣平行展】威尼斯雙年展 張耀煌的蒼生問
【印度與巴基斯坦】世仇破冰 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威雙共展
REFERENCE
【The Guardian】Joan Jonas: legendary American performance artist is the toast of Venice
【Hyperallergic】Joan Jonas as Interpreter, Guide, and Ghost at the Venice Biennale
【Designboom】Venice biennale 2015: joan jonas evokes fragility of nature at US pavilion
【The Art Newspaper】'I don't like to say I'm representing America'—performance artist Joan Jonas takes on the US pavilion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孕生於火,感悟於自然」-大唐生活美學館呈現《焱戀天目—張永昇個展》
絕對與構成-黃騰輝繪畫美學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開展!匯集來自20多個城市藝術家,將北美館轉化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四屆袖珍雕塑展」:回應獎項機制的本質及美學藩籬的探討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杉本博司迄今最大規模回顧展「時光機」,梳理作品中不同的時間維度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國際新聞
當代藝術2024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公佈!以「Foreigners Everywhere」為題,聚焦於種族、性別和國籍的多樣性
2023-06-23|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4613